唐朝著名诗人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被贬为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知州。贬谪滁州是欧阳修仕途中的第二次重大挫折,也是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在滁州期间,欧阳修一直以积极乐观、豁达宽宏的心态对待贬谪生活,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其中《滁州西涧》就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独怜幽草涧边生:诗人独爱涧边生长的幽草。
> 上有黄鹂深树鸣:树上黄鹂在鸣叫。
> 春潮带雨晚来急:春天的潮水带着雨水涨潮了,来得又急又快。
> 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上没有人在渡口,只有一只船横在水面上。
这首诗描绘了滁州西涧的优美景色,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和乐于与大自然相处的精神。
首句“独怜幽草涧边生”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诗人将幽草拟人化,表现了他孤僻的性格。
次句“上有黄鹂深树鸣”描写了黄鹂在树上鸣叫的景象,展现了滁州西涧的生机勃勃。
三句“春潮带雨晚来急”从侧面烘托出诗人的心情。春潮来势凶猛,一发不可收拾,就像诗人仕途的跌宕起伏,前途未卜。
四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则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和从容。渡口无人,只有小船横在江边,这与诗人官场失意、仕途坎坷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他愤世嫉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铮铮。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滁州西涧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乐于与大自然相处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官场失意后的闲适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