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所作的诗篇,是一首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此诗通过对江南春夜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江南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诗人首先用两句诗来描绘春江的景色。春江的潮水和海平线连在一起,一望无际。海上明月升起,与潮水一起涌来,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象。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两句诗写出了春江月光的迷人之处。月光洒在春江上,波光粼粼,随波荡漾,好像千万里都笼罩在月光的辉光之中。不管你走到春江的哪个地方,都能看到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这几句诗描绘了春江两岸的景色。江水蜿蜒曲折,流经芳草鲜美的田野。月光照在花林上,花朵上都沾满了露水,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就像雪花一样。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这两句诗写出了春江月光的清澈和明亮。月光清冷如霜,从空中流泻下来,让人感觉不到它的飞逝。月光照在汀上的白沙上,白沙好像消失了一样,只留下了一片银光。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悬皆是景。
——这几句诗描绘了春江月夜的壮丽景色。春江和天空连成一片,没有一点尘埃。皎洁的明月高悬在空中,整个景色都笼罩在月光的辉光之中。
兰舟催发桨频援,柳岸晓风春衫冷。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乘船离开春江的情景。诗人乘船离开春江,船桨频频划动。拂晓的春风吹过柳岸,诗人感到一阵阵凉意。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写出了春江月夜的凄凉和孤独。月亮落下了,乌鸦啼叫着,霜气弥漫在天际。江边的枫树和渔火映衬着诗人的愁绪,让他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最后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感到一种空灵和寂静。半夜里,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钟声,钟声清脆悠扬,传到了诗人的客船上。诗人听到钟声,感到一种空灵和寂静,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