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题湖上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公元759年(唐肃宗至德二年)春,杜甫时任华州刺史。这首诗描写了春日湖上美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碧玉般的湖水漾起了微波,十里的芳菲飞扬在春风里。湖光荡漾,春意盎然,诗人沉醉于湖光春色之中,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之中。
诗中的“十里芳菲”,“芳菲”指的是香花,这里指春花。“十里芳菲”是形容春天的花朵开得非常艳丽,香气浓郁,弥漫了整个湖面。
诗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绿杨”指湖边的杨树,“烟外晓寒轻”是指天边微寒的晨雾,形容早春的早晨,寒气还比较重,杨树枝条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显得十分轻盈。
诗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指杏花,“春意闹”是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形容春天的景色非常热闹。“闹”字用得非常形象生动,把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白鸥闲鸥鸥”,“白鸥”和“闲鸥”都是指水鸟,“闲鸥”是指悠闲自在的水鸟,形容水鸟在湖面上悠闲地嬉戏。
诗中的“一叶扁舟轻”,“一叶扁舟”指小船,“轻”字形容小船轻快地行驶在湖面上,与“闲鸥”相呼应,表现了早春的恬静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