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望》是一首描写春日郊外风光和诗人思乡怀国,情感的诗歌。诗中构造了两种艺术境界,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战乱的愤慨和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全诗八句,分两层。前四句写暮春萧瑟的乡村景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后四句描写诗人登高远眺所见到的战乱景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者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临春怀旧图。国破家亡,山河仍在。这样的反差令人震憾;多灾多难的中华大地,经年战火不断,百姓生灵涂炭。诗人目之所及,城郭荒芜,百草丛生,荒凉萧瑟、满目疮痍的景象。
中间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即感慨当时的时局,国事艰难;时局不靖,触目伤怀,诗人看到春天蓬勃的草木都触景生情,无限感伤,不禁潸然泪下;又听枝头鸟儿惊飞,触动诗人思念家乡、家人和亲友之情。
后四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出门在外已经三年,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烽火连三月”,连绵不断的战火使诗人心急如焚。家书难得,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写诗人听信流言、误以为安史叛军已经攻克了成都而引起的忧心忡忡、坐卧不安之情。俗话说:“千金难买寸光阴”,然而,烽火连三月,交通阻塞,“家书抵万金”更可知时局之混乱,诗人之焦急的心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已经老得头发花白,搔首之时头发都掉落下来,连同发簪也快承受不了了,一句话写出了漫长兵戈岁月诗人由青壮年而头发花白。精辟地概括了他戎马生涯中壮志难酬的感慨。
国都沦陷了,但山河依旧存在;春天来到城郭,草木却异常的茂盛。感慨时势花儿都为之垂泪,思念亲人归来的心情像受惊吓的鸟儿一样惊恐不安。烽火连三月,来往的书信,价格顶的上万镒黄金。我的头发已经花白,用手搔头,头发就会掉落下来,连发簪也快簪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