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孟浩然被贬谪到襄阳时所作,他怀着一颗失落的心情,在暮春时节的早晨,独自一人走在郊外,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色,便写下了这首诗。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首句“春眠不觉晓”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早晨,睡得非常香甜,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天亮。这个句子不仅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的内心已经忘却了烦恼和忧愁。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写出了春天的早晨,到处都是鸟儿在鸣叫,声音清脆悦耳,给诗人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个句子也表明了诗人的心情已经开始好转,他开始享受春天的美好。
第三句“夜来风雨声”回忆了昨夜的风雨,这句诗不仅描写春暖花开时一夜的风雨,而且通过风和雨声点染夜色,增强了春晓的意境。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写出了因为昨夜的风雨,导致了花朵凋落,也暗示了这位诗人当日的憔悴。结合前面两句欢快、明朗的描写,可以渲染诗人悲凉的心境。
孟浩然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暮春时节,正是花开最盛的季节。然而,一夜的风雨却将所有的花朵都吹落了,这让诗人感到非常遗憾和悲伤。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诗人通过对春晓时分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内心的喜悦和悲伤,给人一种既清新明快又蕴含深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