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时年五十一岁。当时,杜甫正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隐居。一个春夜,一场春雨突然降临,杜甫欣喜万分,于是作此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似乎知道万物的生长规律,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便及时降下。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飘洒,像慈母给万物滋润,却不见它的声响。
原野小路被黑云笼罩,一片漆黑。江中渔船上的灯光却独独明亮。
等到天亮时分,仔细看看那被春雨润湿的地方,锦官城中的花朵都压弯了枝头。
春夜喜雨是杜甫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名篇之一。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形象生动,感情真挚,体现了杜甫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人赞美春雨懂得时节变化,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及时降下,滋润万物。一个“知”字,把春雨拟人化,赋予了春雨生命和感情,也体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感激。“当春”二字,点明了春雨降下的时间,也暗示了春雨对万物生长的重要性。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到来。春雨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洒在夜里,润泽万物,却悄无声息,不惊扰人们的睡眠。一个“潜”字,写出了春雨的轻柔和细腻,一个“细”字,写出了春雨的无声和温柔。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描绘了春雨过后夜色朦胧的景象。山野小路和云彩都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唯有江中渔船上的灯光独独明亮,映照着江面,显得格外醒目。这一联诗,既是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心情的写照。春雨过后,万物复苏,新的希望在心中萌发,就像那江中渔船上的灯光,在黑暗中指引着方向。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畅想春雨过后花朵盛开的景象。黎明时分,诗人漫步花间,只见花瓣上沾满了露珠,花朵压弯了枝头,整个锦官城都沉浸在花的海洋中。这一联诗,既是春雨过后花朵盛开的写照,也是诗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
春夜喜雨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它语言朴素自然,形象生动,感情真挚,体现了杜甫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