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为乐府诗,属相和乐调,而以从军为主旨,其创作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或更早一些。六朝时期出现过许多从军诗,如谢灵运的《从军行》、《诗》中的《从军诗》等。到了唐代,从军诗的创作更是兴盛起来,并出现许多名篇,如李白的《塞下曲》、《从军行》、《蜀道难》等。
全诗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空长年笼罩着乌云,积雪皑皑的雪山时隐时现,孤零零的边城遥望着玉门关。将士们身披金甲,历经百战,黄沙扑面,英勇威武。他们发誓不消灭楼兰的敌人,决不班师回朝。
这首从军行的语言朴实无华,用语简练,形象生动,气势豪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的首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和肃杀的景象,渲染了悲壮的氛围。第二句写出了戍边将士的孤独和寂寞。“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英勇善战和顽强的意志。最后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从军行是一首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的诗歌,它歌颂了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