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共四首。诗歌以慷慨激昂的笔调,描写了戍边将士的爱国热情和豪迈气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个边塞战士从军出发时的壮烈场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歌开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描绘了边塞战乱频繁,家书难抵,以致白发苍苍的母亲日夜思念儿子的画面。
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闻未回。
请君暂上岭头看,
听匣中宝剑吟哦吟。
诗歌随后描写了一个边塞战士披甲执锐,征战沙场,将士们斗志昂扬,奋勇杀敌的壮烈场景。
从军行,十万余人横戈跃马。
所向披靡皆摧枯拉朽,
瞬息之间斩将搴旗。
最后,以十万大军横戈跃马,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斩将搴旗的壮观景象,展现出边塞将士浩荡的队伍和冲天的杀气,营造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战斗氛围。
第二首诗描绘了一个边塞战士思乡之情。
戍边苦,万里外乡客。
风雪侵人骨,
思念家乡昼夜难眠。
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抒发了边塞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风雪交加,万里戍边的艰难环境中,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种情感真挚而细腻。
纵有绝世武艺凌云志,亦要卸甲归田过安稳日子。
天涯游子之心,
唯有抚琴寄相思。
诗歌最后,写出边塞战士渴望卸甲归田,过安稳日子的心愿,以及只能用抚琴寄相思的无奈和惆怅之情,将边塞战士的思乡之情刻画的更加细腻感人。
第三首诗描绘了一个边疆战场上壮烈的战斗场景。
金戈铁马,旌旗蔽空。
战鼓雷鸣,
杀声震天。
诗歌开头,用金戈铁马,旌旗蔽空,战鼓雷鸣,杀声震天,描绘出一派惨烈的战场景象。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马革裹尸还,
埋骨他乡为国捐躯。
随后,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马革裹尸还,埋骨他乡为国捐躯,赞扬了战士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和忠贞之情。
边关万里,征战无休。
青春热血洒,
国土定无忧。
最后,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崇敬和敬佩之情,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由衷期望。
第四首诗是对边塞战士的赞美和祝福。
塞外夜寒,月孤星稀。
边关将士,
戍守边陲为国分忧。
诗歌开头,描述了塞外夜晚的寒冷和荒凉,衬托出边塞将士戍守边陲的艰辛和不易。
万家灯火,照耀前程。
边关将士,
保家卫国无私奉献。
随后,以万家灯火照耀前程,表达了对边塞战士的思念和祝福,希望他们早日凯旋归来,与家人团聚。
春风化雨,衣不解带。
边关将士,
坚守职责不辱使命。
最后,赞扬了边塞战士们坚守职责,不辱使命,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宁而默默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