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对黄鹤楼的景色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崔颢在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赴京赶考,路过黄鹤楼时登楼远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第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黄鹤楼的悠久历史和名人辈出。第二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写出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第三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出了黄鹤楼周围的自然风光和秀丽景色。第四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出了崔颢对扬州的向往。
崔颢在登黄鹤楼时,看到长江的波涛滚滚,白云的悠闲自在,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事沧桑。他想到自己即将离开故乡去京城赶考,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前途的憧憬。诗中流露出崔颢对黄鹤楼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自豪之情。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语言生动形象,诗中用“黄鹤”、“白云”、“晴川”、“芳草”、“鹦鹉洲”等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自然风光。
二是意境优美深远,诗中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是节奏明快流畅,诗中用七言绝句的形式,使诗歌的节奏明快流畅,朗朗上口。
四是韵味悠长,诗中用“去”、“楼”、“洲”、“州”等韵脚,使诗歌的韵味悠长,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