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赏月诗,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咏月诗词。苏轼一生仕宦坎坷,命运多舛,但始终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人生充满乐观。他所作的咏月诗词充分体现了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苏轼的咏月诗词最著名的当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于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正被贬谪于黄州。中秋之夜,苏轼登上黄州城头,面对皎洁的明月,心中感慨万千,遂写下此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以“明月几时有?”发问,引出对月光的深情凝视。接着,词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置身于天上宫阙之中,体会嫦娥的孤寂与思念。但想到琼楼玉宇的高寒与寂寞,词人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转而投入到现实生活中。
词的下片,词人抒发了与亲人团圆的愿望。他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成为千古名句,表达了词人对家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和祝福。
苏轼的咏月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具有很重要的思想价值。他的诗词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奋发向上。他的诗词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人世间能够充满和平、和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