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的河西节度使郭令公处。这首诗描写了冬至节日的习俗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如下:
年事光阴迫,
一阳初动处。
欢笑同杯酒,
迎新共剪烛。
岁律更新始,
乾坤气渐和。
屯居虽寂寞,
此夕自团圞。
故乡今夜思,
千里共明月。
遥怜家人妇,
相向正含情。
清景待来岁,
欢言记一时。
如何迫光阴,
岁月去不偕。
对诗的意思逐字逐句为:
年事光阴迫促,只有太阳从至点稍稍北移一点,才感到阳气初动。
欢笑共饮一杯酒,迎新一起点燃蜡烛(过节守岁)。
岁历更新开始,天地间阳气逐渐调和。
屯居虽寂寞清冷,今晚自有一番团聚的欢乐。
今夜思念故乡,千里同赏一轮明月。
遥想家乡的妻儿,此时定也在月光下互相思念。
清朗的夜色正待来年,欢乐的言谈只记一时。
光阴怎能如此紧迫,岁月匆匆而去,不肯稍留。
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冬至节日的习俗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读起来却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温馨,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很多特色。首先,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冬至节日的欢快气氛与诗人内心的寂寞清冷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其次,诗中还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从对冬至节日的描写,到对家乡的思念,再到对光阴的感慨,一层一层深入,使诗歌的感情逐步升华。最后,诗中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