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刻,也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全诗如下:
冬至阳生春又来,刺梅风里亦欣开。百官朝贺传宣喜,黎庶添衣戴胜回。
雪散还逢开腊日,天晴不到打春台。
寒梅最喜今朝发,也报阳和近未来。
这首诗描写了冬至这一天的景象和习俗。
冬至是阳气开始生长的日子,春天即将到来。梅花在刺骨的寒风中也欣然开放。
百官们在皇宫里朝贺皇帝,传达喜庆的消息。黎民百姓也穿上新衣,戴上盛装,兴高采烈地回家。
雪散去后,正是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天晴了,却还没有到打春台去迎接春天的到来。
最喜爱的还是傲雪开放的寒梅,它也向人们报信,温暖的春天就要到了。
这首诗描写了冬至这一天的景象和习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新年的祝福。
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意境深远。
诗歌第一句点明冬至时节,阳气开始生发,春天将要来临。第二句描写梅花在寒风中盛开,表现出冬至时节万物虽凋零,但梅花依然傲然绽放的顽强生命力。
第三句和第四句描写冬至时期的习俗,百官朝贺皇帝,黎民百姓也穿上新衣,戴上盛装,兴高采烈地回家。第五句和第六句描写冬至后的腊八节和打春台,表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描写最喜爱的还是傲雪开放的寒梅,它也向人们报信,温暖的春天就要到了。
这首诗是一首冬至习俗诗,诗人通过对冬至这一天景象和习俗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新年的祝福。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