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首诗作于李白青年时期,表达了他豪迈洒脱、自信自负的思想感情。诗中,李白使用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比喻,将人生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联系起来,使诗歌更加具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作于王维晚年,表达了他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王维使用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比喻,将山居的宁静与安详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诗歌更加具有意境美和诗情画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苏轼使用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比喻,将赤壁之战的壮烈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词作更加具有气势和感染力。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作于朱熹晚年,表达了他对读书学习的感悟。诗中,朱熹使用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比喻,将读书学习比喻成一泓清澈的池水,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和思想,使自己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