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公元826年至830年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饮酒,抒发内心忧愁和对人生的思考。
《独酌》的创作背景是唐朝中晚期。当时,唐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杜牧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生的思考。
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计二十八个字。
第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问酒家在哪里,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里,诗人借用牧童的话,点明了酒家的位置,也为全诗定下了田园的基调。
第二句:十里荷花三万顷,二百山鸟一声啼。
这里,诗人描绘了酒家周围的景色:十里荷花,三万顷碧波,二百山鸟,一声啼鸣。这幅图景既优美壮丽,又宁静安详,衬托出诗人饮酒的环境是多么幽雅闲适。
第三句:主人为言酒能消愁,愁更愁。
主人劝诗人,酒能消愁。然而,诗人却说,酒不仅不能消愁,反而更添愁绪。这句诗道出了诗人心中积郁的愁绪,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第四句: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春风一般象征着温暖和希望,但诗人却说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是古代汉朝与西域的边界,是荒凉和寒冷的代名词。这句诗意味着,诗人的愁绪就像玉门关外的寒风一样,无边无际,无处可逃。
《独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内心的忧愁,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这首诗是唐诗中的一颗明珠,也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