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江上渔者》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当时,杜甫五十岁,正值壮年,但他却经历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他的父亲在安史之乱中遇害,妻子在战乱中去世,四个孩子也相继夭折。杜甫本人也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饱受磨难。
大历二年,杜甫奉命前往四川任剑南节度使。在途中,他途经长江,看到了江上渔民的生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江上渔者》是一首描写长江渔民生活的诗。全诗共四句,语言朴实,却意蕴深远。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诗的首句写渔民在傍晚时分唱着歌,歌声响彻彭蠡湖。彭蠡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长江中最大的湖泊。这里水产丰富,渔民众多。
“樵风渔火,对愁眠。”
诗的第二句写渔民在樵风渔火中入睡。樵风是樵夫砍柴时发出的风声,渔火是渔民捕鱼时燃起的火把。这两句诗描绘了渔民辛苦劳作了一天的场景,也表现了杜甫的忧愁。
“姑苏台上清风日,故国龙山明月中。”
诗的第三句写姑苏台上清风徐徐吹拂,故国龙山在明月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姑苏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六朝时期著名的游览胜地。龙山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是杜甫的故乡。这两句诗写的是杜甫对故乡的思念。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诗的第四句写人生有情,难免落泪,但江水和江花却不会因此而停止。这两句诗表达了杜甫对人生的感悟。
《江上渔者》是一首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诗。全诗语言清新朴实,意境深远,韵律优美。
诗的开头两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和“樵风渔火,对愁眠。”写的是渔民的生活场景,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诗的第三句“姑苏台上清风日,故国龙山明月中。”写的是杜甫对故乡的思念。这两句诗语言清丽优美,意境深远。
诗的第四句“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写的是杜甫对人生的感悟。这两句诗语言哲理深奥,耐人寻味。
《江上渔者》是一首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的诗,它通过对长江渔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杜甫对人生的感悟,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