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月夜忆舍弟》的真实背景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与弟弟杜颖离散多年,在月夜思念弟弟而作。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杜甫的父亲杜闲,字铁堂,武功县令。杜甫的母亲崔氏,河西人。杜甫有二弟二妹,弟杜颖、杜观,妹杜酆、杜清。
杜甫从小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尤喜诗歌。十几岁时,杜甫就写出了《望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等名篇佳作。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随唐玄宗逃往成都。途中,杜甫与弟弟杜颖离散。
公元765年,杜甫在湖南岳阳写下了《月夜忆舍弟》这首诗。诗中,杜甫思念远方的弟弟,希望兄弟二人能够早日团聚。
公元770年,杜甫在湖南潭州去世,享年59岁。杜甫死后,杜颖为他写下了《哭兄杜工部诗》。
杜甫诗《月夜忆舍弟》共四句,二十八个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诗的第一句,“今夜鄜州月”,点明了时间和地点。“鄜州”是杜甫弟弟杜颖居住的地方。“闺中”指弟弟的妻子。“只独看”三个字,写出了弟弟妻子在月夜的孤单和寂寞。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赏析:
杜甫诗《月夜忆舍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它表达了杜甫对弟弟和孩子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