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望月》诗是表达诗人仕途坎坷、生活艰难,怀才不遇的愤懑。
月亮平白无故在天上升起,
照耀庭院,水面又从新变得光华。
月光照亮着东方,
散发着银色的光芒。
把酒孤酌望月,
明天就要西行,
让我越发地感到惆怅。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杜甫时年五十三岁。当时,杜甫正在四川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府中任职,但因性格刚直,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幕府。杜甫的仕途失意落魄,让他悲愤不已。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写出了月光照射庭院和水面的景色。月光皎洁,照亮了整个庭院和水面,让整个庭院和水面都变得光华起来。这月光照耀着东方,散发着银色的光芒,把整个东方都照亮了。
诗的第五、六句,写出了诗人孤身西行的决心。诗人说,他要把酒孤酌望月,明天就要西行。这表明诗人虽然仕途失意,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要西行去寻找新的生活。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西行的感慨。诗人说,他明天就要西行,这让他越发地感到惆怅。这表明诗人对西行的前景感到迷茫和不安。
这首诗语言平白,感情真挚,充分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愤懑。诗中对月光的描写,也体现了诗人的细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