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秋,时杜甫在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诗的前两联写月夜的清冷景色,后两联抒发了诗人羁旅漂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鄜州月”是指诗人杜甫的妻子杨氏所在的鄜州(今陕西省富县)。“闺中只独看”意思是说,在鄜州的闺房中,只有妻子杨氏独自一人欣赏着这美丽的月光。这一联既写出了月夜的清冷,也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怜小儿女”是指诗人杜甫在长安的儿女。“未解忆长安”意思是说,他们还不懂得思念长安。这一联写出了诗人对儿女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对长安的眷恋之情。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何时倚虚幌”是指诗人什么时候才能和妻子一起倚靠着窗户,在月光下擦干眼泪。“双照泪痕干”意思是说,他们一起在月光下擦干眼泪。这一联写出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对团圆的渴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