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黄州寒食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春。这首诗是杜牧在黄州任刺史时写的。当时,杜牧因与权贵不和,被贬到黄州。黄州地处偏僻,经济贫困,民生凋敝。杜牧到任后,勤政爱民,为政清廉,深得百姓爱戴。
《黄州寒食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细雨纷飞,路上行人个个愁眉苦脸,仿佛魂不附体。
请问哪里有可以喝酒的地方?牧童遥指远处的杏花村。
《黄州寒食诗》是杜牧的名作之一。这首诗朴实自然,清新淡雅,富有意境。诗人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景象和行人的描写,表达了对民生凋敝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开篇,杜牧就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景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本是人们踏青游玩的好时节,但此时却阴雨绵绵。诗人借景抒情,将人们内心的凄凉与孤寂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中间两句,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描写路上行人的景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借一位行人的口吻,询问牧童哪里有可以喝酒的地方。牧童则遥遥手指杏花村。这一笔,诗人写得非常巧妙。杏花村原是一个杜撰出来的地名,但诗人将其作为诗中的一个意象,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结尾两句,“黄昏独自倚寒石,数点飞鸿字不如。”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寒石上,望着天边飞过的几只大雁,不禁发出“数点飞鸿字不如”的感叹。飞鸿字不如,意为飞鸿传书不如人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黄州寒食诗》是一首感人肺腑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景象和行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民生凋敝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歌语言简洁朴实,意境清新淡雅,是唐诗中的名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