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午、龙舟节、诗人节、女儿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有关。相传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当时是农历五月初五,后人为了纪念屈原,便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佩戴艾草、喝雄黄酒等,以驱邪辟灾,祈福纳祥。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墨客都曾为端午节写下优美的诗篇。其中,苏轼的
孟夏端阳天气清,龙舟竞渡水云轻。
彩旗飘扬势振奋,群众欢呼声齐鸣。
艾草菖蒲香气袭,雄黄酒烈驱邪病。
五色丝线编成的粽,难忘屈原思念情。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诗中的"龙舟竞渡"、"彩旗飘扬"、"群众欢呼"、"艾草菖蒲香气袭",无不体现出端午节的喜庆气氛。诗中的"五色丝线编成的粽",也体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日。诗人墨客们用优美的诗篇,为端午节增添了更多的魅力。让我们一起传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