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一位美丽女子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蒹葭”是荻草,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苍苍的芦苇在晨雾中显得格外的苍翠。“白露为霜”形容天气的寒冷,也暗示着诗人思念之情的深重。“所谓伊人”指的就是诗人思念的那位女子,她就像生长在水一方的荷花一样,可望而不可及。“在水一方”这个词语形容了诗人与思念之人的距离,也表现了诗人对她的深深思念。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这首诗描写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帝子”指的就是湘君,他是天帝的儿子,也是湘水之神。“降兮北渚”形容湘君从天而降,来到了湘水北岸。“目眇眇兮愁予”形容湘君思念湘夫人的眼神,他深情地凝视着远方,寻找着他的爱人。“愁予”一词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深深思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首诗描写了木兰从军代父的故事。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形容木兰的父亲在战场上战死,而木兰为了不让父亲的遗体无颜见族人,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壮士十年归”形容木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凯旋归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诗表现了木兰的忠孝节义,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精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春天的郊外所见到的景象。诗中的“国破”指的就是安史之乱,诗人杜甫的家乡被叛军攻破,家破人亡。“山河在”形容虽然国家破灭,但山河依旧存在。“城春草木深”形容春天到了,城池中已经长满了茂盛的草木,诗人杜甫面对着破败的城池和茂盛的草木,不禁感慨万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首词描写了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赏月所产生的感慨。词中的“明月几时有”是诗人苏轼对月亮的提问,也是对人生的思考。“把酒问青天”形容诗人苏轼一边饮酒,一边向青天询问关于月亮的问题。诗人苏轼通过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