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明月诗》创作于唐朝开元年间,是中国著名诗人、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所写。当时,王昌龄正在黄河上游的龙标任守捉判官,奉命出使塞外,看到边疆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边塞的美丽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忠勇精神。
《古朗明月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乡泪沾巾。
角声满天秋,塞草连天白。
边风起战鼓,兰州报急烽烟。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前四句先写明月,一轮明月从天山升起,皎洁的月光洒在茫茫的云海之间,营造出一种辽阔、壮美的意境。接着写长风,长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吹过玉门关,又吹到汉朝的白登道和匈奴的青海湾。这两句诗是对边塞风光的描绘,也暗示了边塞的战乱不断。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它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抒发了边塞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