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四十四句,描写了唐朝边塞将士英勇作战、豪迈悲壮的英雄形象。
这首诗作于天宝五载(公元746年),时安史叛乱爆发,王昌龄时任江宁丞,听闻叛军攻陷了洛阳和长安,朝廷号召天下勤王,王昌龄遂投笔从戎,加入了平叛大军。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军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激励了唐军的士气。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
青海湖上长云低垂,掩映着皑皑的雪山,孤零零的边塞小城遥遥地望见玉门关。
历经无数次恶战,黄沙已渗入战甲,不消灭楼兰叛军,誓不罢休。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
秦朝时的明月汉朝时的边关,戍边的将士远征万里,未能归还。
只要有飞将军李广镇守龙城,就不会让胡人的战马越过阴山。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首万里愁。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翻译:
将军屡经战火,身上伤痕累累,名声却传遍天下,面对黄河思乡,不免愁绪万千。
请你暂且登上一登凌烟阁,看看哪一个书生能封侯拜将?
匈奴以杀为乐事,汉家儿郎以死为荣。安得壮士饮强酒,誓将肝胆照山河。
翻译:
匈奴人以掠夺杀戮为快乐,而汉家儿郎却以马革裹尸为荣。
愿得壮士痛饮烈酒,发誓用自己的肝胆照亮山河。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翻译:
大丈夫生来就该纵横天下,立下功勋,受到天子的特别赏识。
身披金甲,擂响战鼓,冲出榆关,旌旗连绵不绝,一直到碣石山。
借问大将谁得知?遥指塞垣有飞骑。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翻译:
请问哪位大将最为出名?遥指边塞长城,那里有飞驰的骑兵。
瀚海上架起千里冰封的桥梁,愁云惨淡凝结万里长空。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翻译:
中军大帐摆酒宴请凯旋的将士,胡琴、琵琶、羌笛奏出悠扬的音乐。
傍晚纷纷扬扬飘洒着大雪,辕门前旌旗飘扬,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
我在轮台东门送别你,你去时漫天大雪覆盖着天山路。
山路蜿蜒曲折,看不到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你马蹄走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