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唐代诗人张籍生于公元766年,卒于公元830年。他生活在唐朝中晚期,当时唐朝的国力已经开始衰落。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唐朝的经济和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张籍一生仕途坎坷,长期在外漂泊,饱尝了四处漂泊的辛酸。
《秋思》这首诗是张籍在秋天思念家乡时所作。诗歌的开篇便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羁旅各西东。”诗人身处异乡,在重阳节这天,思念远在他乡的兄弟。首句交代了时间,重阳节,是团圆的节日,诗人却只能独自一人度过,自然思念亲人。第二句写 兄弟离散,各漂泊一方,正是诗人孤独无依心情的写照。
诗歌的第二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乾坤万里动风色,江入大荒流没影。”乾坤万里是广阔天地,万里的意思是遥远的意思。动风色,是秋天的风,秋天的风起,是季节变化的象征,也是诗人思乡之情的诱因。风萧瑟,思念也愈发浓烈。江入大荒流没影,写大江东去,浩渺奔流,一泻千里,写出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巨大心理空间。
诗歌的颈联,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是写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在外,没有亲友相伴,只有孤帆远影,逐渐消失在天际。惟见长江天际流,是写诗人远眺长江,浩浩汤汤,无边无际。这两句描写了秋天萧瑟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凄凉心情。
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写诗人在日暮时分,思念家乡,但家乡在何处呢?却不得而知。古人说,近乡情更怯,不要说远隔万里,即便是近在眼前,尚且可能羞于启齿,思乡之情更只能深深掩藏在心底。烟波江上使人愁,写诗人站在江边,看着江上烟波浩渺,不禁使人愁绪满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忧伤之情。
《秋思》这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多处运用比兴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