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其组诗《梓州十绝》的最后一首。这首诗通过对嫦娥奔月后在月宫中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
《嫦娥》创作于唐朝晚期,当时正值唐朝衰落之际。诗人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挫折。在经历了仕途的失意和人生的磨难之后,他把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寄托在了诗歌创作中。
首句“云母屏风烛影深”,描绘了嫦娥在月宫中生活的景象。云母屏风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品,常用于宫廷和富贵人家。烛光透过云母屏风,映照在嫦娥的身上,显得朦胧而神秘。
次句“长河渐落晓星沉”,写出了月宫中夜晚的景象。长河,即银河,横贯天际,从月宫中望去,显得格外壮丽。晓星,即晨星,在黎明时分逐渐隐没。
第三句“嫦娥应悔偷灵药”,写出了嫦娥奔月的原因。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的灵药,因此飞上了天。然而,她也因此失去了与丈夫后羿团聚的机会,从此只能孤寂地生活在月宫之中。
第四句“碧海青天夜夜心”,写出了嫦娥对后羿的思念之情。嫦娥身处月宫之中,碧海青天,夜夜思念远在地球上的丈夫后羿。
《嫦娥》这首诗通过对嫦娥奔月后在月宫中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
首先,诗人对爱情的向往体现在嫦娥对后羿的思念之情中。嫦娥偷吃灵药飞上月宫后,再也无法与丈夫后羿团聚。她只能夜复一夜地在月宫中思念着后羿。
其次,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体现在嫦娥对月宫生活的厌倦中。嫦娥本是凡人,她不属于月宫。她在月宫中生活,只能是一种孤独和寂寞。她渴望回到人间,与丈夫后羿团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嫦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