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于春的诗和它的意思?

首页

关于春的诗和它的意思?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作于天宝三年(744年)春天,李白被唐玄宗召入京,在洛阳居住期间所作。

原文: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万里黄沙满地寒。

但使龙城飞将去,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万里黄沙布满大地一片寒冷。

只要让龙城里的飞将军出征,

就不会让胡人的战马越过阴山。

注释: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飞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因其能率领部队快速行军,故有“飞将军”之称。

胡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战马。

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交界处,是古代中国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诗中,李白用“春风不度玉门关”起兴,点明了诗歌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接着,诗人以“万里黄沙满地寒”形容玉门关外的荒凉景象,衬托出李白内心的忧愁和不平。最后,诗人发出“但使龙城飞将去,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言壮语,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决心。

这首诗语言豪放、气势磅礴,展现了李白“济苍生、安黎元”的崇高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白居易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春天,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所作。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译文:

春天的江水浩浩荡荡,与大海连成一片,

海水中的明月与潮水一起涌现。

明月在随波逐流的江水上闪烁着光辉,

春天的江水上到处都是皎洁的月光。

注释:

滟滟: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随波:随着波浪。

千万里:形容江水的辽阔。

何处:哪里。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诗人先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两句,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壮丽景象。接着,诗人用“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两句,赞美了春江花月夜的无边无际。最后,诗人发出“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感叹,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语言清丽、意境优美,展现了白居易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杜甫的《春望》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作于公元757年春天,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所作。

原文: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破灭了,山河依然存在,

城春时节草木茂盛而城池荒凉。

面对时局变化,使我忍不住落泪,

怨恨离别,使我心惊肉跳。

烽火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停息,

家书却价值万金。

白发人搔头,头发更短了,

几乎不能用发簪绾住。

注释:

国破: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经历了严重的战乱,国家破败。

山河在:指即使国家破败,山河依然存在,没有改变。

城春:指春天来到,城池中草木茂盛。

草木深:指城池中草木茂盛,城池荒凉。

感时:指面对时局的变化。

花溅泪:指面对花草的盛开,诗人不禁落泪。

恨别:指对离别亲人的怨恨。

惊心:指由于怨恨离别,使人感到心惊肉跳。

烽火:指战争的烽火。

连三月:指烽火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停息。

家书:指来自家里的书信。

抵万金:指家书价值万金。

白头:指白发人。

搔更短:指白发人搔头,头发更短了。

浑欲:几乎。

不胜簪:指头发太短,不能用发簪绾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诗人先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描绘了国家破败后的荒凉景象。接着,诗人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抒发了面对时局变化的悲愤之情。最后,诗人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四句,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