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一诗写了三层意思:
东临碣石,以壮观写海阔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就点明了诗人的观察点和所要观赏的对象。碣石,是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一块巨石。诗人登上碣石,极目远眺,只见一望无际的大海,在他面前展现出一种壮阔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描写了沧海的景象。水何澹澹,形容海水波涛汹涌,一浪接着一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山岛竦峙,描写了海中耸立的山岛,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水何澹澹,以动写海深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诗,诗人用动态的笔触,描写了海水的深邃。水何澹澹,形容海水波涛汹涌,一浪接着一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这种波涛汹涌的景象,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直下万仞,喷云吐雾。”这两句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海水的深邃。直下万仞,形容海水深不可测,仿佛直通地底。喷云吐雾,形容海水波涛汹涌,水花飞溅,如喷云吐雾一般。
日出扶桑,以雄伟写海阔
“日出扶桑,照我九州。”这两句诗,诗人描写了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整个中国大地。扶桑,是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诗人用这个词,来形容太阳从东方升起时的壮丽景象。
“民物熙熙,皆为乐也。”这两句诗,诗人描写了太阳升起后,万物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民物熙熙,形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皆为乐也,形容万物都充满生机,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