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的《寒食》写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当时韩红正任陕西延安知府。这首词记叙了作者在寒食节期间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的故事。寒食节期间,人们禁火冷食,以示哀悼。
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韩红被贬为陕西延安知府。延安地处偏僻,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寒食节期间,韩红看到许多穷苦人民露宿街头,饥寒交迫,十分同情。他写下这首《寒食》词,表达了自己的哀怜之情。
《寒食》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寒食》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洲杨柳未飞絮。
楼台上下叹珠帘,万井梧桐生暮烟。
首句写山寺中的桃花已经盛开,长洲上的杨柳还没有飞絮。这是春天来临的景象,但作者却无心欣赏,反而叹息珠帘下的楼台。这说明作者心情沉重,为穷苦人民的命运担忧。
次句写万井梧桐生暮烟。这是傍晚的景象,暮色苍茫,梧桐树上冒出炊烟。这说明穷苦人民正在为晚饭而忙碌,但他们却连温饱都难以解决。
三句点明了寒食节的习俗:“楼台上下叹珠帘”。楼台上的珠帘原本是用来遮挡风沙的,但现在却成了人们叹息的工具。这说明人们在寒食节期间心情低落,为穷苦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四句写万井梧桐生暮烟。这是傍晚的景象,暮色苍茫,梧桐树上冒出炊烟。这说明穷苦人民正在为晚饭而忙碌,但他们却连温饱都难以解决。
全诗通过对寒食节期间所见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