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期间,人们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寒食,即前一天做好的熟食。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唐朝,才逐渐改变。唐朝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中的“清明”指的正是寒食节。
寒食节的诗中,除了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外,还常常寄托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杜甫在《寒食》一诗中写道:“寒食又到柳枝新,泪洒江天暗不春。白发生涯浑似梦,残年风味尽成尘。酒醒独对夜窗月,桐落空山了此身。短笛一声人不见,暮云深处是渔村。”这首诗中,诗人流露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叹。
寒食节的诗中,还常常有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孟浩然在《寒食望江南》一诗中写道:“寒食江南草木香,二月春风似酒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首诗中的“寒食江南草木香”一句,写出了早春时节江南草木吐芳,百花盛开的景象。“二月春风似酒强”一句,写出了春风和煦,令人陶醉的感觉。“竹外桃花三两枝”一句,写出了春日桃花盛开的景象。“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写出了春江水暖,鸭子先知的感觉。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寒食节的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介子推的哀思,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还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这些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为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