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是唐代大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寒食野旷岛无人,
唯有青烟麦饭香。
野老卧吹桑间笛,
童孙未解供耕桑。
春风不度玉门关,
归梦难成三尺雪。
犬吠深巷隔寒烟,
炉香闲袅凤凰山。
这首诗是韩愈在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寒食节期间,在河南省孟州市的闲居期间创作的。当时,韩愈因上疏论谏而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河南孟州市县尉。在孟州期间,韩愈饱尝了贬官的艰辛,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写寒食节的野景和风俗。第一句“寒食野旷岛无人”,写出了寒食节的荒凉景象。寒食节期间,人们禁止生火做饭,因此野外一片荒凉,看不到炊烟袅袅的景象。第二句“唯有青烟麦饭香”,写出了寒食节的特殊风俗。寒食节期间,人们吃麦饭,并用麦秸秆生火做饭,因此空气中弥漫着青烟和麦饭的香味。
第三、四句“野老卧吹桑间笛,童孙未解供耕桑”,写出了寒食节期间的人们的生活状态。野老们躺在桑树下悠闲地吹着笛子,幼小的孙子们还不知道耕种和收获。这两句诗表现了寒食节期间人们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后四句写寒食节期间诗人的心情。第五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因此边塞地区一片荒凉。第六句“归梦难成三尺雪”,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身处边塞,难以入眠,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但是,三尺积雪阻断了诗人的归途,让他的归梦难以成真。
第七句“犬吠深巷隔寒烟”,写出了诗人居住的地方的荒凉景象。诗人居住的巷子很深,很少有人经过。只有偶尔的犬吠声隔着寒烟传来,打破了巷子的寂静。第八句“炉香闲袅凤凰山”,写出了诗人居住的凤凰山山清水秀。诗人居住的凤凰山风景秀丽,炉香袅袅,让人心旷神怡。
这首诗通过对寒食节期间野景、风俗和人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感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凤凰山风景秀丽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