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一诗”是唐朝诗人崔颢于公元704年所作,当时崔颢被贬官至武昌,在黄鹤楼上眺望长江,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在很久以前,有的仙人骑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了一座空空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旦远走,便再也没有回来过,只有白云在空中飘荡,悠悠长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郁郁葱葱。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了,故乡在哪里呢?在一片烟波浩渺的江上,让人感到愁思万千。
崔颢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黄鹤楼、黄鹤、长江、乡关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怀古伤今、羁旅思乡的情感。诗中运用比兴手法,将黄鹤仙去与诗人的仕途坎坷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失意、远离家乡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