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黄庭坚端午诗的意思?

首页

黄庭坚端午诗的意思?

黄庭坚端午诗含义

黄庭坚端午诗,即《端午》,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当时黄庭坚贬谪居洪州(今江西南昌)。端午节,黄庭坚在洪州与友人一起度过,并作此诗。

创作背景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等,来纪念屈原。黄庭坚在端午节这天作此诗,既是为了抒发自己对屈原的崇敬之情,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内容

该诗共四句,分别为:“端午日天伦,烹龙正午恩。肠断无归信,唯闻杜宇魂。”

第一句“端午日天伦”,写出了端午节这一天,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

第二句“烹龙正午恩”,写出了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吃粽子的习俗。粽子又称“角黍”,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第三句“肠断无归信”,写出了黄庭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黄庭坚贬谪洪州,远离故乡,端午节这一天,他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

第四句“唯闻杜宇魂”,写出了黄庭坚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屈原是楚国大夫,因遭奸臣陷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赛龙舟等活动来纪念屈原。

艺术特色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感情真挚深沉。诗中既有对端午节习俗的描写,也有对屈原的崇敬之情,还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这首诗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端午诗。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