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春日登高所见萧条景象,抒发诗人思乡怀古之情,以及对战乱的愤慨。
诗的前两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了战火后的破败景象,山河依旧存在,然而城池却已荒芜,春天的野草丛生。草木是生长繁茂的,而这繁茂的草木却暗示着城池的荒凉。
诗的后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感伤。感时花溅泪,这里的“感时”是指感伤时局,“花”是诗人所见的春花,“泪”是诗人的眼泪。诗人看到春花盛开,本应是赏心悦目的,但想到国破家亡的悲惨境遇,便不禁悲从中来,泪水沾湿了衣襟。
诗的最后两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乱的残酷和诗人对家人的思念。烽火连三月,战火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之久,家书抵万金,可见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春望这首诗描写了战乱后的破败景象,抒发诗人思乡怀古之情,以及对战乱的愤慨。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春天的繁茂与城市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乱的残酷和诗人的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