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如春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意谓西北边塞春天来得较迟,或根本感受不到春风。这句诗的意思是:明媚的春光送不到玉门关外。玉门关是西汉年间设立的关隘,它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由于这里地处塞外,气候恶劣,很少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这首诗的背景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中后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叛乱,这场叛乱对唐朝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使唐朝从此一蹶不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离失所,饱尝了战乱之苦。这首《春望》就是诗人在安史之乱中所作的。
诗中,诗人首先写自己看到春花而感时伤怀,听到鸟鸣而恨别离。然后,诗人写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现了诗人对战乱的厌恶和对家乡的思念。最后,诗人写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教诲如春风,春风似教诲: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说春风和教诲一样,都是温暖和煦、生机盎然的。春风可以吹绿大地,教诲可以启迪心智。这两句话形象地比喻了教诲的温暖和力量。
诗人借春风来比喻教诲,是很有道理的。春风是温暖和煦的,它可以吹绿大地,给人带来生机和希望。教诲也是温暖和煦的,它可以启迪心智,给人带来知识和力量。春风是无私的,它不求回报地吹拂着大地。教诲也是无私的,它不求回报地给人以知识和力量。春风是永恒的,它年复一年地吹拂着大地。教诲也是永恒的,它代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