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本姓王,名梵志,唐朝人。因性格恬淡好游,故以梵志为名。工诗,善五律,与孟浩然、王维齐名,唯诗风与储光羲接近,论题异趣,与储并称储王。王梵志出身寒微,落魄江湖,放浪形骸,过着“醉里诗成醒后梦,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留诗百余首。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村居》了。
《村居》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时王梵志48岁,隐居四明山(今浙江宁波市西北)东南麓。当时唐朝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王梵志不愿出仕,遂隐居山林,寄情山水。
村居
草长鶯飛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草长莺飞的二月天里,杨柳摆动在堤岸上,陶醉在春烟里。
孩子们放学回家早,赶着东风放着风筝。
《村居》全诗两联八句,每句五字,押平声先韵,节奏明快、轻快,读来朗朗上口。
全诗语言质朴清新,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僻的字眼,读来亲切自然。《村居》诗的语言朴实自然,没有生僻的字眼,也没有华丽的辞藻,读来亲切自然。
全诗音律优美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村居》诗的音韵优美和谐,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杨柳醉春烟”一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杨柳拟人化为“醉”,生动地表现出杨柳在春风中的婆娑起舞。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儿童放纸鸢比作“趁东风”,形象地表现出儿童放纸鸢的快乐。
《村居》诗是一首田园诗,描绘了农村的春天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情趣。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了早春二月的田园风光:草木茂盛,鸟儿欢歌,杨柳在春风中摇曳,春光无限。
诗的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了农家子弟放学回家后,在春风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音韵优美和谐,意境优美恬静,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