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诗人陶渊明有一首《杂诗》,共五首,每首四句,内容涉及隐居、田园风光、对世俗的不满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诗人虽然住在人世间,但他的住所远离尘嚣,没有车马喧嚣之声。有人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我的心超脱世俗,所以即使身在闹市,也能感觉身处偏僻之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采摘篱笆下的菊花,悠闲地眺望南山。山中的空气清新怡人,飞鸟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诗人在大自然中领悟到了真正的道理,但当他想用语言表达出来时,却发现已经忘记了。他走到水源的尽头,坐在那里观看云朵的变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诗人年轻时不适应世俗的习气,天生喜爱丘陵山川。他误入尘世,在官场中沉浮了三十年。就像羁鸟思念旧林,池鱼怀念故渊,诗人决定抛开尘世的束缚,回到田园里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在南山下种下了豆子,但草长得茂盛,豆苗却稀疏。他每天早上起来除草,晚上带着锄头回家。小路狭窄,草木丛生,晚上的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诗人不觉得衣服沾湿有什么可惜,只要他的愿望能够实现,他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