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诗人李白从故乡四川来到扬州,在扬州,他结识了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年,李白游历湖北,孟浩然到汉水边送别李白。李白渡江后,思乡心切,夜不能寐,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静谧的夜晚。月光透过窗户,照射在床前,明亮如霜。诗人一时恍惚,以为是地上的霜花。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诗的后两句,诗人抬头望见明月,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乡。明月皎洁明亮,是诗人思乡情感的寄托。诗人低头沉思,思念故乡的亲人和朋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无华,感情真挚深沉,是李白早期诗歌中的名篇。诗中,诗人通过对静夜月光的描写,抒发了思乡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