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又名秋菊、帝女花、陶渊明花等,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菊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吉祥花卉,象征着长寿、高洁、清雅和淡泊。
菊花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对菊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把菊花比作自己的知己,并赋予了菊花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
在陶渊明的笔下,菊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是“菊花开,秋风寒,独自行吟归去来”的洒脱不羁。
在杜甫的笔下,菊花是“故园菊花黄,满地不胜愁”的思乡情怀,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坚韧不屈。
在李清照的笔下,菊花是“菊花瘦,金风细,瘦尽灯光、玉露凉”的清冷寂寞,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淡雅芬芳。
菊花一诗,是王安石在重阳节时所作。诗中,王安石赞美了菊花的傲霜斗寒、清高孤介、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诗歌的开头两句,就描写了初秋时节,菊花在秋风的催促下绽放得满园金黄的情景。一个“吹落”字,把秋风吹落黄花的动势写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满地金”三个字,又把菊花盛开后的景象形容得非常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诗歌的第三、四句,就对菊花和春花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比较。开春时节,万紫千红,春意盎然,百花争艳,芬芳吐蕊,春花的美艳自不必说。但是,到了秋季,春花早已凋零,唯有菊花依旧盛开,傲霜斗寒,不畏严寒。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菊花的坚贞不屈和高尚品格,也为下文写菊花的高洁和淡雅作了铺垫。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诗歌的第五、六句,就描写了菊花在严寒中傲然挺立的情景。飒飒的西风吹过,满院的菊花依旧盛开,丝毫不畏严寒。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菊花比喻成一位坚强的战士,在寒冷的秋风中坚强地屹立着,毫不动摇。而“蕊寒香冷蝶难来”这一句,又进一步写出了菊花的清冷孤高。在寒冷的秋风中,菊花的花蕊娇嫩欲滴,芳香四溢,但是却引不来蝴蝶的青睐,可见菊花的清冷和孤高。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歌的最后两句,就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由衷钦佩和热爱之情。诗人在最后两句中,幻想自己如果有一天能够成为青帝,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时开放。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和尊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