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八》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时年四十八岁,正在杭州任通判。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同时借江水东去的景色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奔腾咆哮的九曲黄河贯穿着万里黄沙,江浪被风卷着从天涯滚滚而来。如今河水直冲银河而去,要跟牵牛和织女一家结亲。
这首词的前两句写黄河的壮观景象,以“九曲”、“万里”、“淘”、“簸”等字眼形容黄河的磅礴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三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则写黄河的去向,暗示诗人对仕途命运的无奈与愤慨,借写黄河直上银河,隐喻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只能在仕途上不断沉浮。
第四句“同到牵牛织女家”,既是对黄河的祝福,也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用牵牛织女的神话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团圆的期盼。
整首词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仕途遭遇的感慨,充分体现了苏轼的豪放洒脱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