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轼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看看我不如归去。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浪淘沙令·司诗,又名九万里风鹏正举。司诗的司是祭司的意思,即祭告神灵的诗篇。此词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后,于惠州(今广东惠阳)所作。词的上阕写诗人怀着远大的抱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下阕表达诗人看破红尘,决心退隐归居的思想。
九万里:形容距离遥远。风鹏:比喻诗人乘风而行。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看看:渐渐地。也无风雨也无晴: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上阕,诗人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起势,表现了他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气概。“九万里”形容距离遥远,体现了诗人远大的志向。“风鹏”比喻诗人乘风而行,象征着他勇往直前的决心。
“蓬舟吹取三山去”一句,写诗人乘舟飘向传说中的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这三座仙山是道教的圣地,象征着理想的归宿。诗人希望乘舟前往仙山,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看看我不如归去”一句,转折突兀,令人始料不及。诗人从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突然转为消沉退隐,让人感到意外。这句诗表明,诗人在经历了宦海浮沉、世态炎凉之后,看破了红尘,决心退隐归居。
下阕,诗人继续抒发自己退隐归居的思想。“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是诗人对归隐生活的一种向往。诗人认为,归隐之后,就可以远离世间的烦恼,过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
浪淘沙令·司诗是一首著名的词作,它表达了诗人苏轼在政治失意之后,看破红尘,决心退隐归居的思想。词作语言简洁,感情真挚,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