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白的诗浣溪沙是什么意思?

首页

李白的诗浣溪沙是什么意思?

《浣溪沙》第一种背景:相思女子

西唐士人王定保撰写的笔记体小说集《唐摭言》记载,李白继室宗氏,与前妻刘氏出生的女儿平阳公主不和。宗氏有一亲生子伯禽,刘氏有一女婿贺兰进明。宗氏的侄儿宗宙,与李白有同性之谊,曾任职河西节度使衙署。大历三年(768年)李白西行,在巴陵停留时,写诗与宗宙离别。《浣溪沙》一诗,即作于此时。

宗氏和李白继女不和,最终使李白弃家远游。李白对于这件事,多少是有些伤感和懊恼的。可李白是个性情中人,豪放不羁,也有冲动的时候。当时因为思念侄儿宗宙,便不顾一切地离开妻子和子女,前往宗宙幕府。这首词作,就是他离开妻子时所作。

这首《浣溪沙》其实是李白对刘氏的倾诉。从词作上半阕的“不辞山路早行,祗为溪边有杏花”,“山高水阔路远,但愿闲鸥早见沙”两句中,“山高水阔路远”,说明李白这次行程是长途旅行;“溪边有杏花”,“闲鸥早见沙”,表示李白对刘氏的思念与盼望。下半首更是明确地写李白“归心日夜西”,恰恰照应了上半阕的“溪边有杏花”,“闲鸥早见沙”。“一箭风快半马沙,独有溪边杏花马”几句,是说李白这次出行,为的是去见宗宙,但心中始终未能忘却刘氏。虽然一路上快马加鞭,但还是赶不上自己对刘氏的思念之情。李白对刘氏的爱意,从他对杏花的反复咏叹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浣溪沙》第二种背景:宗宙送别

李白既与宗氏亲族宗宙相好,宗宙也与李白深交。《新唐书·宗宙传》载,李白屡次西游,宗宙皆资送川资。当李白出问题时,宗宙亦竭力相救。宗宙任凤翔、太原、陇右节度使,留李白幕府,常有诗篇唱和。

李白去世时,宗宙先后以原凤翔、陇右节度使身份上书,请求唐德宗为李白赠官。李白死后四年,宗宙尚上书为李白请恤典,请官府酌量宗族贫富,轸恤李白无依妻子,以慰白在天之灵。此外,韦绚《刘白唱和诗集序》中也写到,李白死后,宗宙也为李白奏恤,请朝廷照顾其门人。不过,韦绚更明确指出宗宙奏事时间是天宝末年

天宝末年,宗宙时任凤翔节度使,李白寓居其幕府。《资治通鉴》记载:“时方秋序,天气和暖,且多佳果,道傍皆称寿。宙与白,晨夕宴饮,往往尽醉。”当时李白创作了大量《赠宗十七》、《送宗十七》等诗篇。其中《赠宗十七判官弟鹰》一诗道:“鹰得宗公手,始知命不群。”《赠天门军使宗十郎判官宙》一诗也写道:“结交三十载,管领取将军。”可见宗宙待李白如亲兄弟,李白也视宗宙为知己。所以当李白天宝十四年(755年)离开凤翔时,宗宙依依不舍,以至挥泪送别。而李白也对这次离别产生了一丝惆怅。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有人说,《浣溪沙》是李白对宗宙的赠别辞。这首词作写在李白、宗宙两人分别之际,诗人坐在马上,回首远望,但见流水潺潺,红花如锦,不禁“红入桃花浓似酒”。此时,李白心中突然涌出一丝离愁,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词。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