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引》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公元805年至808年担任播州刺史时创作的一首诗。当时,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为播州刺史,播州是一个偏远的边境地区,条件艰苦,刘禹锡备受煎熬。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风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愤懑。诗的首联“秋风引,易水寒”点明了诗的主题,秋风凛冽、易水寒凉,这是诗人内心孤寂和愤懑的写照。
诗的颔联“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出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慷慨赴死精神,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贬谪播州后,前途渺茫,难以回归故土的悲凉心境。
诗的颈联“凄凄更闻角声寒,夜呜征马踏营盘”写出了秋风中凄凉的角声和征马踏营盘的悲壮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愤懑。
诗的尾联“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写出了秋风萧瑟、草木摇落、露水凝霜的萧瑟景象,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前途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