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其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东人。唐朝宰相刘晏族孙。唐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历任屯田员外郎、监察御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贬为朗州司马。后历任夔州、连州刺史,改任太子宾客,兼侍御史知杂事。文宗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又被贬。大和九年卒,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其父刘绪为唐朝宰相。刘禹锡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于唐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进入仕途。他先后担任过屯田员外郎、监察御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永贞革新是一次由唐顺宗和一批大臣发起的政治改革运动, bertujuan untuk整顿吏治,抑制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但是,这次改革遭到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最终失败。刘禹锡作为永贞革新的积极参与者,自然难逃被贬的命运。
刘禹锡被贬后,先后在朗州、夔州、连州等地任刺史。尽管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浪淘沙令·其二》。
《浪淘沙令·其二》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期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词共七句,二十八字,语言清丽流畅,感情真挚委婉。词的上片写作者被贬后,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景。首句“浪淘沙,连天碧,洗空秋色更无波”,写秋日里的浪涛翻滚,碧水连天,洗尽了秋天的色彩,连波澜也没有了。这句词既是写景,也暗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第二句“夕阳心事晚悠悠”,写作者思念故乡和亲人,心里有事,又值夕阳西下,心情更加惆怅。第三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作者不知道归乡的路在何方,似乎看不到尽头。
词的下片写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祝愿。首句“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写春天的庭院里,明月照落花,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长是人圆月未圆”,写即使是中秋佳节,人也无法团圆,月亮也无法圆满,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三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作者希望故乡和亲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一轮明月。
《浪淘沙令·其二》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思乡词。词中,作者用清丽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