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引》诗词创作于唐朝中后期,作者刘禹锡被贬期间所作。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七月,刘禹锡因与王叔文走近,被卷入泾原兵变而遭贬,先贬播州刺史后贬连州刺史。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八月,刺史郑儋与刘禹锡同时被朝旨召回。途中,刘禹锡于醴浦遇暴风雨,夜渡潇湘后写下《秋风引》这首诗。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黄叶仍风起,白云忽雨昏。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何日尽?
气色薄暮景,乡心逐浪浮。
此地光阴晚,秋容不耐久。
古岸青山外,汀洲白鹭飞。
江山空自美,谁赏此幽奇?
怀君属幽梦,无计抵相思。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秋风至”、“送雁群”写出了秋天的来临,雁群南飞的景象。诗人是以秋景来开端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诗人通过“入庭树”、“孤客”这组词语,形象地展现了秋风的萧瑟与秋意之浓,也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秋思深重的情怀。
黄叶仍风起,白云忽雨昏。
这两句写诗人的秋日所见,是《秋风引》诗词的名句,也是描写秋风与秋雨的佳句。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写秋之萧瑟与凄凉。
江山空自美,谁赏此幽奇?
江山虽美,但无人赏识,这句诗表达出诗人在秋日里对人生的感悟,也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