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成为了千古名句。
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秋,因永王李璘之乱,遭唐玄宗遣使赐金还山,从此结束了他十年来的从政生涯。同年10月,李白漫游至庐山,写下了这首《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是庐山最著名的山峰之一,海拔1474米。香炉峰顶有一块巨石,形似香炉,故名香炉峰。当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时,山峰蒸腾出一缕缕紫色的烟雾,犹如香炉中袅袅升起的香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在香炉峰上,远远地望见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像一挂白色的绸缎悬挂在山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从山顶飞流直下,水流势不可挡,直泻而下,仿佛有三千尺之高。
“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把瀑布比作银河,把九天比作天空。因为瀑布从高空落下,银河从天而降,两者都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李白这首诗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庐山瀑布描绘得犹如仙境一般,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领略到庐山瀑布的壮丽和诗人李白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