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这首《庐山瀑布》时,正在游历庐山。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李白对庐山非常喜爱,曾经多次游览。这首诗写于公元753年,当时李白正在游览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
阳光照耀着香炉峰,生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白练挂在天边。
从高处飞流而下的水流,直泻三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落了下来。
注释:
1.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是庐山的一个山峰,因其形状像香炉而得名。当阳光照耀着香炉峰时,峰顶会生起紫色的烟雾。这是因为香炉峰顶有很多松树,松树的枝叶在阳光下会散发出紫色的光芒。
2. 遥看瀑布挂前川:从远处望去,庐山瀑布就像一条白练挂在天边。
3. 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瀑布从高处飞流而下,水流湍急,气势磅礴。
4. 疑是银河落九天:看到庐山瀑布从高处飞流而下,李白禁不住发出疑问:这到底是银河从九天之上落了下来呢?还是庐山瀑布从天而降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意境优美深远。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
第一联写香炉峰的景色。香炉峰是庐山的一个山峰,因其形状像香炉而得名。当阳光照耀着香炉峰时,峰顶会生起紫色的烟雾。这是因为香炉峰顶有很多松树,松树的枝叶在阳光下会散发出紫色的光芒。李白用“日照”二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他把香炉峰比作一个香炉,把山顶的紫烟比作香炉中飘出的香烟。这使得香炉峰显得更加神秘和美丽。
第二联写庐山瀑布的景观。庐山瀑布从高处飞流而下,水流湍急,气势磅礴。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庐山瀑布的壮观和美丽。这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既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也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美丽。
第三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三句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看到山消失在平原尽头,江水流入荒凉的大海,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他思念家乡的山水,希望有一天能回到家乡。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意境优美深远,是李白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