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坤
原文:
非圣贤,书孰能读?
非善言,理安能明?
有师方有道,有道乃成能。
尊师重道,古今皆然。
意思:
如果一个人不是圣贤,那么他如何能够读懂圣贤的书呢?如果一个人不是善于言辞,那么他如何能够阐明道理呢?有了老师,才会有正确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尊师重道,古今皆然。
作者:韩愈
《师说》是唐朝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关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认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应该尊敬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
古时候的学者,一定都有老师。老师,是传授知识、教授技艺、解答疑惑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谁能够没有疑惑呢?疑惑而又不向老师请教,那么他的疑惑,就永远不会解开了。
作者:颜真卿
《劝学诗》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主要劝勉人们要努力学习,不要浪费时间,要珍惜大好时光。
原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意思:
三更时分灯光摇曳,五更时分鸡鸣报晓,正是男儿发奋读书的时候。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勤奋学习,等到老了的时候才后悔读书太晚了。
作者:诸葛亮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家书。这封信主要告诫其子要努力学习,要勤奋向上,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
君子品行道德,要安静以修养身心,要节俭以培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宁静致远,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知识需要安静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个人能力的提高需要学习知识,没有学习就不能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取得学业成绩。
作者:欧阳修
《送东阳马生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写给友人马生的送别序。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取得成功。
原文:
人之生,固有限,而不知。学则能弥其阙,为人之本也。
意思: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学习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是做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