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历史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秋,张九龄贬荆州刺史。第二年春,又贬为邵州刺史。这年七月,张九龄路过巴陵(今湖南岳阳),夜泊江边,有感而作《暮江吟》。
暮江吟诗歌鉴赏
一片秋江静悄悄,斜阳把江水照的通红。
渔人唱着傍晚的歌儿,缓缓归来,西边是长长的白云。
> 原诗:
>
> 枫叶荻花秋瑟瑟,洪波涌起亦悠悠。
>
>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秋。
>
>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
这首诗描绘了暮江秋景,抒发了诗人失意落寞的感情。首联写景色。枫叶荻花,是深秋的标志。此时,天气已经转凉,树叶开始凋落,荻花也随风摇曳。江水浩荡,波涛汹涌,与枫叶荻花的萧瑟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颔联写渔人归来。渔人唱着傍晚的歌儿,缓缓归来,西边是长长的白云。这是一个多么安详宁静的画面啊!然而,在诗人的眼中,这却是一种失意落寞的景象。渔人唱着歌儿,但他们的歌声中却透着一丝丝的悲凉。他们唱着歌儿,是为了掩饰心中的失意,是为了不让亲人担心。
颈联写诗人自己。诗人身在榆关,却想着长城内外惟余秋。长城内外,一片萧瑟,这正象征着诗人此时的心情。诗人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如今又身在僻远之地,怎能不感到失意落寞呢?
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诗人劝诫他人不要谈论封侯之事,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封侯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啊!但是,想要封侯,就要经历一番生死考验,就要踏着尸骨前进。诗人经历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透了人世的炎凉,所以他劝诫他人不要谈论封侯之事。
全诗语言平淡无华,但感情真挚深沉。诗人通过对暮江秋景的描写,抒发了失意落寞的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