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衣湿,几处早已睡,又何妨梦魂归。
平坦的林子里烟雾迷茫,仿佛织布一般,高低起伏的寒山也是一片苍翠的绿色。将近黄昏时分,暮色逐渐笼罩了高高的楼台,有人正倚在楼上满怀愁绪。玉阶上生满了白色的露水,夜色越深露水越重,打湿了人的衣裳。月已西沉,很多人家早已入睡,又有什么妨碍梦见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呢?
菩萨蛮: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上下阕各六句,四平韵。
平林:平坦的林野。
烟如织:烟雾像织布一样,形容烟雾缭绕、弥漫的情景。
寒山:冷清的山。
伤心碧:令人伤感的碧绿颜色。
暝色:傍晚时分的光线。
高楼:指诗人所居之处。
有人楼上愁:有人正倚在楼上满怀愁绪。
玉阶:用白玉铺成的台阶。
白露:秋夜里凝结在草木枝叶上的露珠。
夜久:夜晚很长。
侵衣湿:打湿了人的衣裳。
几处:几家。
早已睡:早已入睡。
何妨:有什么妨碍。
梦魂归:梦见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秋天夜晚的思归之情。词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图:平林漠漠,烟雾缭绕;寒山一带,苍翠欲滴;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衣湿。几处早已睡,又何妨梦魂归。
词人从平林、寒山写起,再到高楼、玉阶,最后写到梦魂归,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将一个秋夜的思归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平林漠漠,烟如织",寥寥几笔勾勒出秋日黄昏的景象。平坦的林野里,烟雾弥漫,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寒山一带,伤心碧",将高低起伏的寒山写得苍翠欲滴,令人心旷神怡。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暮色逐渐笼罩了高高的楼台,有人正倚在楼上满怀愁绪。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景物描写中,使景与情交融,浑然一体。玉阶生白露,夜久侵衣湿",秋夜的露水很重,打湿了人的衣裳。诗人用一种细腻的笔触,将秋夜的凉意写得如诗如画。"几处早已睡,又何妨梦魂归",月已西沉,很多人家早已入睡,诗人却还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即使不能归家,诗人仍然可以梦见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又何妨梦魂归",一句看似轻松的话语,其实包含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