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诗与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于密州任上思念远方亲人的作品。“诗和远方”一语出自词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意指美丽的诗歌和遥远的地方。
“诗”是指美好的诗歌,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思想和愿望。人们通过阅读诗歌,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鼓舞。
“远方”是指遥远的地方,代表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远方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地方,它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们通过旅行和探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人生阅历。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诗和远方”一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感到压抑和疲惫,“诗和远方”一语提醒人们要放慢脚步,享受生活,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因此,“诗和远方”一语也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它可以是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或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